一春吟

一春九十日,风雨占几半。
花好不成观,心狂未能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一春吟》是宋代诗人邵雍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以下是对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邵雍,北宋哲学家、易学家,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谥号康节,后人称百源先生。他出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市),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少有志向,读书于苏门山百源上。在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为生。但后来因各种原因,如未赴朝廷召试,创“先天学”,均未被重用。
  • 邵雍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观物篇》、《先天图》等作品中,他主张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他的这些理论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学者,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 “一春九十日,风雨占几半。花好不成观,心狂未能按。”
  • 这是《一春吟》的原文,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色和内心情感的复杂感受。诗中的“一春九十日,风雨占几半”反映了诗人观察自然的态度,即对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的敏感和记录。而“花好不成观,心狂未能按”则揭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具有深刻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1. 诗歌解读
  • 通过对《一春吟》原文及其注释的研读,人们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邵雍生平和思想的详情。例如,他虽然未能实现仕途上的抱负,但却通过哲学思考和教育实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 诗歌中的“风雨占几半”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一种隐喻。风雨往往代表着挑战和变化,而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变迁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
  • 诗中的“花好不成观,心狂未能按”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冲突。面对美好的自然景色,诗人并未能平静接受,反而感到内心的狂躁无法平息,这反映了诗人对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一春吟》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景观和内心世界的诗作,也是邵雍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才情和智慧,也能从中汲取到面对人生困境时的积极态度和应对策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