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桂操行,莺花文才。
江山气度,风月情怀。
借尔面貌,假尔形骸。
弄九馀暇,闲往闲来。
自作真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作真赞》是明代思想家、文学家王守仁的散文。这篇文章是王阳明晚年在江西南安时所作,表达了他的自我批评和对人生、社会的看法。文章通过对“知”与“行”关系的探讨,以及对人应如何对待自己、他人的思考,体现了王阳明哲学思想的核心观点。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他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被后人尊称为“阳明先生”。王守仁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等重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在哲学、教育、政治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尤其在心学方面贡献巨大,被誉为“明之第一流”。
《自作真赞》全文如下:
自作聪明反招笑,自作聪明还自误。
莫言世无知者,谁不知学而能自知。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知之次也,自知之明斯为大矣!
这段文字通过比喻和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他认为,如果一个人过于自信或自负,可能会因此而受到别人的嘲笑或误解。因此,他强调了自我学习和认识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因为无知而感到自卑,而是要追求真正了解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在社会中立足。同时,他也指出了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别人是否了解你,而在于你是否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去改进和提升自己。
《自作真赞》是一篇具有深刻哲理和启发性的文章,它不仅反映了王守仁的哲学思想,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