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逸人归茅洞

三君乘白鹄,各在一山椒。
子去穿茅洞,人方采药苗。
花连云气近,松转水程遥。
想得寻幽侣,空歌散午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逸人归茅洞》是宋朝周文璞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介绍
  • 周文璞:字晋仙,号方泉,亦号野斋、山楹等。他的生卒年不详,据记载大约在宋宁宗嘉定中前后在世。祖上世代耕桑,周文璞的生平事迹并未详细记载,但他的创作成就却颇为显著。
  1. 作品原文
  • 原文:三君乖白鹄,各在一山椒。子去穿茅洞,人方采药苗。花连云气近,松转水程遥。想得寻幽侣,空歌散午朝。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期:《送逸人归茅洞》的创作时间难以考证,但根据周文璞的其他作品以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可以推测该诗作应创作于宋代。
  • 创作环境:周文璞的家乡在阳糓(今属山东),他的生平事迹与诗歌创作的地域环境息息相关。从他的诗歌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于家乡的自然景观有着深厚的情感。
  1. 作品鉴赏
  • 意境描绘:”三君”可能指的是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各自居住在不同的山峰之上,形成了一种和谐而独立的美感。”子去穿茅洞”形象地描绘了友人离去的场景,而”人方采药苗”则表现了人们在自然中劳作的情景。
  • 情感表达: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感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
  1. 作品影响
  • 文学价值:《送逸人归茅洞》是一首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古诗,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 后世评价:周文璞的这一作品受到了后世诗人和读者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送逸人归茅洞》是宋朝周文璞的一篇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