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尧章

相逢萧寺已累然,自咏离骚讲太玄。
极目旧游犹白石,伤心孤冢只苍烟。
儿从外舍收残稿,客向空山泣断弦。
帝所修文与张乐,魂兮应是到钧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吊尧章》是宋代诗人周文璞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周文璞,字晋仙,号方泉,野斋、山楹等,阳糓人。他生于宋宁宗嘉定时期前后,祖辈从事农事耕桑,父亲和祖父随宋室南渡后流落江南。《吊尧章》的创作时间为宋宁宗时,周文璞曾历任溧阳县丞,后辞官归隐。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风格清雅高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2. 原文赏析:这首诗的全文如下:“相逢萧寺已累然,自咏离骚讲太玄。极目旧游惟白石,伤心孤塚只苍烟。儿从外舍收残稿,客向空山泣断弦。”诗句“相逢萧寺已累然,自咏离骚讲太玄”表达了作者在萧寺中与故友重逢,感叹时光飞逝,而自己的离骚之才被世人所知,同时提及了学习太玄的学术追求。接下来的“极目旧游惟白石,伤心孤塚只苍烟”则描绘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面对荒凉墓地的感伤之情。最后两句“儿从外舍收残稿,客向空山泣断弦”表现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一方面有儿子在外收集遗稿,另一方面则是自己孤独地居住在空山之中,心情悲戚。

  3. 主题思想:《吊尧章》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文人的困境。诗中通过对故土和故人的缅怀以及对荒凉墓地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历史变迁的感慨与思考。整首作品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特色与美学追求。

《吊尧章》作为宋代诗人周文璞的经典之作,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文化意义来看,都是值得深入探讨和品味的珍贵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