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淮亭晚眺

未得三吴去,东来且过淮。
要须烦晓浪,聊为洗风霾。
飘泊从人笑,穷愁费力排。
平生临水意,老去若为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秀淮亭晚眺》是宋代诗人周紫芝的一首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东行过淮的情景和心境,体现了其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诗中的“秀淮”指代淮水,而“亭晚眺”则表达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站在亭子上远眺的情态。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部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周紫芝,北宋著名词人、学者,有《竹坡老人词》传世。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如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等,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2. 诗歌原文:诗中“未得三吴去,东来且过淮。要须烦晓浪,聊为洗风霾”直接表达了诗人东行的旅程和对风浪的描绘。同时,“飘泊从人笑,穷愁费力排”则揭示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坚持。
  3. 作品赏析:从文学角度来看,《秀淮亭晚眺》语言质朴却不失雅致,情感真挚却富有哲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感慨。
  4. 写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政治遭遇有关。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许多知识分子因直言进谏而受到打压。周紫芝作为一位直言不讳的诗人,很可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了这首诗,表达出他对时代的不满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

《秀淮亭晚眺》不仅是周紫芝个人情感与思想的真实写照,更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了后世,成为了研究宋代文化的重要文本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