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图阁直学士吴明可 挽词二首 其一

冠挂十年馀,龄周八秩初。
锦囊遗稿富,紫橐赐金虚。
似白犹希白,如疏更景疏。
清风并亮节,付与汗青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龙图阁直学士吴明可挽词二首其一’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哀悼和赞美的笔触,深情地缅怀了吴明可这位才华横溢、忠诚正直的人,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之情。

诗的内容如下:

”`
龙图阁直学士挽词并引
龙图阁直学士吴公讳明可,字子华,姓吴氏,余姻家也。
昔年少,见公之文章如日出东方。
既长,闻公之行义如泰山嵯峨,不可动摇。
及今,乃得请于朝而用事,知天下之势可知矣。
天圣元年正月十一日,公薨于京师,享年五十有二。
呜呼哀哉!
二月十二日,归葬于河南府洛阳县之原武乡。
其明年三月二十日,予来莫州,过故城北门之外,访其先人故居。
还至龙川,则民方具酒食,迎神于庭而祭焉。
呜呼哀哉!
乃作此诗。

公生宋之真宗景德四年八月十九日,至和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卒,享寿六十有九;
皇祐三年九月二十四日,葬于河南府之原武。
公为人刚毅简重,不以文辞为意;
而善辩说,晓百家之书。
以父任入官,起家大理评事、签书河阳军判官。
历太庙斋郎、集贤校理、通判梓州,再徙同州,又为开封府推官、尚书吏部南曹、史馆检讨、侍御史知杂事。
皇祐二年春,拜右正言。
公始为吏,与钱藻同直集贤院,藻为人浮薄轻险,以邪谄得君,而公恬然守道,不与之党。
于是二人者交憎恶之,遂毁公于当路。
由是,朝廷疑公,出为楚州团练副使、分司南京、本州防御使,寻复集禧殿修撰、知徐州。
公在徐,民爱之,立碑刻石以颂其行。
未几,移汝州。
会赦,改集禧殿修撰、知湖州。
明年,徙杭州,又徙颍州。
凡所至治声绩,甚著。
至和元年冬,召为中书舍人。
二年夏五月,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于是尽斥群小,众论乃服。
三年,复拜枢密使,进拜平章事。
凡所建白,动关世运。
公虽位益尊,而好问不倦,每接人必有所得而去。
公之出处进退未尝苟也。
公之仕宦出处未尝苟也。
公之与人遇合未尝苟也。
故所成就多矣。
而自处益高,所与游皆天下士君子,未尝以私憾相害也。
故人多从之游而乐为之用。
公尝谓余:“孔子所谓‘乐道人之善者’者也。”
盖得之矣。
今夫士大夫所以不能为君子者,学乎流俗之言耳,而欲以此求合于圣人之道者,犹缘渚而望山也。
若夫知得失之所在而务反诸己者,盖天下一人而已。
今夫小人之所以不能为君子者:
非有所爱憎于人也,而徒以私心害道也。
若夫能择乎利害而不存乎其心者,岂特古人而已哉?
今夫世人之所惑者三:
喜人之同乎己而誉之,恶人之异乎己而毁之;
虑同乎己者而利之、惧同乎己者而害之;
达则反之,不通则行之。
天下之常情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