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焦山圜禅师二首 其一

渺渺城东路,焦仙有旧庐。
尝闻大雄谶,真合懒融居。
贫病飘流际,艰难问讯初。
一庵容听法,吾老合捐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焦山圜禅师二首·其一》是宋代诗人周孚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及对禅宗修行生活的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周孚:宋代诗人,以其诗作中透露出的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解脱的主题而著称。
  • 生平经历:周孚在宋徽宗政和年间曾因直言进谏而受到过贬斥,后因避乱隐居不仕,晚年生活多有艰辛。这种经历使得其诗作常带有一种悲凉与超然的色彩。
  1. 诗歌原文
  • 渺渺城东路,焦仙有旧庐。:描述诗人行经城东路,见到焦山圜禅师的旧居,表达了一种意外之喜和怀旧之情。
  • 尝闻大雄谶,真合懒融居。:提及自己听闻关于大雄寺的预言,认为这与自己隐逸的生活十分契合。
  • 贫病飘流际,艰难问讯初。:反映了诗人在生活中的贫困与疾病,以及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思念。
  • 一庵容听法,吾老合捐书。:通过提到一个小庵可以容纳听法的僧众,反映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喜爱以及对自己逐渐退出尘世纷扰的一种心态。
  1. 艺术特色
  • 意境空灵:此诗的意境深远,语言简洁含蓄,充满了禅意与超然的美学风格。
  • 象征隐喻:通过对禅师小屋的描述,诗人巧妙地使用了象征手法,将个人的精神追求和对禅宗的领悟融入其中。
  • 情感真挚: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透过文字传达出对佛法的虔诚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
  1. 文化价值与影响
  • 禅宗文化:作为一首体现禅宗思想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佛教禅宗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和文人的思想风貌。
  • 文学地位:《寄焦山圜禅师二首·其一》在宋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多次引用和研究。

《寄焦山圜禅师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反映诗人个人情感与思想的作品,更是宋代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通过简练的文字,展现了诗人对禅宗哲学的追求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成为后世研究和欣赏的重要对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