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章韵埙篪,大篇谐韶濩。
诗中晏平仲,执鞭所欣慕。
相望一水远,匏系未得去。
轩车贲穷巷,闾里亦惊误。
向时苏季子,尝有过情誉。
轻身先匹夫,岂不以渠故。
茅檐一席地,坐语西日莫。
袖中石鼎诗,未出吾已惧。
十年风雅学,狭径多窘步。
譬如策驽跛,行此九折路。
书须圯下得,禅有鳌山悟。
祈公不惜口,更举末后句。
谢杜丈见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谢杜丈见过》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一首七绝。这首诗作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春,当时作者正客居江宁。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江南游历期间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江南风光的喜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汉·王之涣《凉州词》。玉门关位于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附近。该句意为:我无法通过春风去感受玉门关外的风沙严寒,暗指身处异地,不能与亲人团聚。
第二句“万里乡愁独上楼”。这句表达了诗人独自登上高楼,眺望远方,思念故乡的情感。
第三句“一江烟水万重山”。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以及诗人对家乡山水的眷恋之情。
第四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话出自唐代孟郊《游子吟》,原意是说小草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但在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即使身在异乡,也难以割舍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五句“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和感慨,即自己身处于江南这片风景如画的地方,却无法与亲人团聚。
最后一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咏柳》,原意是形容春天的风如同剪刀一般,将柳叶裁剪得整整齐齐。这里用来形容江南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美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