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史君喜雨 其二

蚕筐无叶不成眠,眯眼黄沙障麦天。
谁遣炉烟生湿雾,立翻江水沃桑田。
雹飞邻壤同时事,春入民襦赖吏贤。
欲把丰年占覆斗,寸心应向碧霄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史君喜雨 其二》是宋代诗人周南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感慨。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农业社会的重视和对农民生活的同情。

《和史君喜雨 其二》中“蚕筐无叶不成眠”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农人在春天到来时,为了确保丰收,不得不在夜间劳作的情景。这种劳作往往伴随着长时间的劳累和艰辛,使得整个村庄都笼罩在一种静谧而紧张的氛围中。同时,“眯眼黄沙障麦天”,则生动地描绘了春末夏初,黄沙漫天的景象,这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也反映了当时农民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仍坚守岗位的艰辛。

诗中的后两句“谁遣炉烟生湿雾,立翻江水沃桑田”,进一步揭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炉烟生湿雾、江水沃桑田,这些景象不仅仅是自然现象的展现,它们更是农民们辛勤劳作的成果,是对他们劳动的最好证明。这种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让人们对那些不畏艰辛、默默付出的农民们充满了敬意。

《和史君喜雨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现象描写的诗,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展现了他对农民生活的理解,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力。

《和史君喜雨 其二》作为宋代诗人周南的代表作,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学习和借鉴的对象。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洞察,也展示了他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人文关怀精神,值得人们深入研读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