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尘清小使归,坏梁俄叹哲人萎。
江山收泪还风景,草木知名怖鼓旗。
生惜勋庸专管葛,死馀忠信压边陲。
南州十月停砧杵,料得闻丧处处悲。
丘都督枢密挽章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丘都督枢密挽章 其二》是宋代诗人周南创作的一首挽歌。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年间,作者在得知枢密使的死讯后,深感悲愤,遂写下了这首挽章。
从诗的内容来看,“淮水尘清小使归,坏梁俄叹哲人萎”这两句描绘了枢密使生前的形象以及死后的凄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其一生的哀思和遗憾。接着,“江山收泪还风景,草木知名怖鼓旗”这两句则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进一步衬托出枢密使逝世给国家带来的影响和悲伤的氛围。最后,“生惜勋庸专管葛,死馀忠信压边陲”这两句则是对枢密使生前功绩的肯定和死后影响的总结,体现了诗人对其一生贡献的高度认可与哀悼。
在诗歌的创作背景方面,这首诗作于宋神宗时期的政治动荡期,当时枢密使的职务由周南的友人担任,但不幸因政治斗争失败而遇害。因此,周南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感慨万分,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哀痛与怀念之情。
从诗歌的形式和艺术效果来看,《丘都督枢密挽章(其二)》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尤其是其中的“淮水”、“坏梁”、“江山”、“草木”等意象,不仅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无奈。
周南作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其诗作多以忧国忧民为题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对《丘都督枢密挽章 其二》的分析可见,周南不仅仅是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而且在内容上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责任感。
《丘都督枢密挽章 其二》不仅是一首悼念先贤的挽歌,更是一首反映北宋时期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的历史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思想情感,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