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郭汾阳女许桥神

汾阳蒲镇造浮桥,女许桥神水患消。
河渎亲家从此号,正人夫岂自兴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史·郭汾阳女许桥神》是宋代诗人周南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颂,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诗的作者是周南,字少南,号云山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人墨客,他的诗词作品多以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为主。周南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深远的含义。
  2. 诗歌原文:汾阳蒲镇造浮桥,女许桥神水患消。河渎亲家从此号,正人夫岂自兴妖。诗中“汾阳蒲镇造浮桥”,描述了唐代汾阳(今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地区为了解决洪水灾害而建造浮桥的历史事件。“女许桥神水患消”,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位女许桥神在洪水中救助民众的情景,使得水患得以解除。最后两句“河渎亲家从此号,正人夫岂自兴妖”,则是对这种正义力量的肯定,强调了正直与邪恶的对立,以及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信念。
  3.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赞美女许桥神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于正义与邪恶、善良与丑恶的深刻理解。诗中不仅赞扬了女许桥神的勇敢与智慧,也表达了诗人对正直人士的崇敬之情,同时也隐含着对于社会道德和社会秩序的重视。
  4. 艺术特色: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首先,诗人通过简洁的诗句,成功地塑造了女许桥神的形象,使其成为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其次,诗歌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女许桥神的形象与邪恶势力进行对比,从而凸显了正邪之间的鲜明对立。此外,诗歌的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能够准确地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5. 文化价值:作为宋代的诗词作品,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追求。通过对女许桥神的赞颂,诗人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同时也表达了对现代社会道德建设的关心和期望。

《咏史·郭汾阳女许桥神》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诗词,也是一首能够引起读者深思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积极向上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