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蒋云启之湘中

出门歧路分,愿往不辞勤。
萤影侵湘月,蝉声隔楚云。
频烧霜后箨,多饭雨中蕡。
若过黄陵庙,椒浆奠小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蒋云启之湘中》是宋代诗人周弼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生平
  • 周弼,字子开,北宋时期著名的文人和政治家。他的生平事迹在史书中有详细的描述,其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享有很高的评价。作为文学家,周弼以其诗歌才华著称,尤以描写自然风光与抒发个人情感见长。
  1. 诗作原文
    出门歧路分,
    愿往不辞勤。
    萤影侵湘月,
    蝉声隔楚云。
    频烧霜后箨,
    多饭雨中蕡。
    若过黄陵庙,
    椒浆奠小君。

  2.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北宋年间。当时,周弼可能因政治原因离开京城,前往湖南一带任官职。在远离家乡的情况下,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友人的祝福。
  1. 艺术风格
  • 《送蒋云启之湘中》在艺术上展现了周弼独特的风格,如使用“出门歧路分”等意象传达离别的情绪;通过“萤影侵湘月”描绘出湘江夜景的美丽;“若过黄陵庙,椒浆奠小君”则流露出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和深情厚谊。

周弼的《送蒋云启之湘中》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动人的故事,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古人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