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道中杂纪 其二

老僧病久声嘶喝,屡说紫衣胜短褐。
莫嫌两手渐拘挛,曾把御前供奉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龙井道中杂纪其二》是宋代诗人周弼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二首

在《龙井道中杂纪其二》中,诗人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老僧的形象,以及他与世俗的反差。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僧人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的诗作,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味。以下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的赏析:

  1. 主题内容:《龙井道中杂纪其二》主要描绘了一位老僧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变化。诗中的“老僧病久声嘶喝,屡说紫衣胜短褐”一句,反映了老人因病而变得声音沙哑,常说紫衣比短褐好,这两句反映出老僧内心的无奈与挣扎。同时,“莫嫌两手渐拘挛,曾把御前供奉钹”又表达了他对过去辉煌历史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无奈接受。

  2. 艺术手法:周弼在创作这首诗时,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强化诗歌的表现力。例如,“白发宫人频笑谑,罗衣昔对君王着”与“老僧病久声嘶喝,屡说紫衣胜短褐”,前者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快乐与奢华,后者则揭示了老僧生活的艰辛与孤独。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想要传达的情感与思想。

  3. 文化背景:《龙井道中杂纪其二》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士大夫常常借助诗歌表达他们对时代的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周弼作为江湖派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投射,因此,《龙井道中杂纪其二》不仅是对一个老僧生活状态的描述,更是南宋社会风貌的一个缩影。

《龙井道中杂纪其二》是周弼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一个平凡老僧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现实紧密相连的作品。通过对诗歌主题、艺术手法和背景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社会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