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病久声嘶喝,屡说紫衣胜短褐。
莫嫌两手渐拘挛,曾把御前供奉钹。
【解析】
本篇为五言律诗。
第一联“老僧病久声嘶喝,屡说紫衣胜短褐”,前句是说僧人年岁已长,嗓子已经沙哑,连说话的音调都变了,后句则是说僧人曾经在皇宫里做过事,身穿紫色官袍,比身着粗布衣服的和尚强多了,此句中“病久”二字暗含了僧人的坎坷经历;“紫衣胜短褐”中的“胜”字,则表达了僧人对朝廷的忠心耿耿,也暗含了僧人对朝廷的不满。
第二联“莫嫌两手渐拘挛,曾把御前供奉钹”,上句的意思是不要嫌弃僧人的手变得有些不灵活了,下句的意思是僧人曾经在皇宫内演奏过法器——钹,此联中“莫嫌”“曾把”二词表明了僧人的忠心耿耿,而“渐”字则表现了僧人生活的艰辛。
第三联“曾把御前供奉钹”,此句中的“钹”是僧人在皇宫内演奏的一种法器,“供奉”一词表明了僧人对朝廷的忠心,同时也表现出了僧人对朝廷的不满,所以僧人才会用这种法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此联中关键词“钹”和“供养”两个词都表达了僧人对朝廷的忠心与不满。
第四联“莫嫌两手渐拘挛,曾把御前供奉钹”,此句是全诗的最后一句,也是全诗的总结句,诗人以“两袖清风”来比喻僧人的清高,以“两袖清风”来讽刺当时的朝政,以此表达自己对当时政治现状的愤慨之情。
【答案】
这首诗写于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作者任太常博士。当时金兵南犯,作者随宋廷入蜀避难,途经龙井道,作此杂纪。
首联:诗人先描绘了老僧的外貌特征。僧人年纪大了,喉头沙哑,声音变得嘶哑。他反复地说:“穿着紫衣胜过穿粗布短衫。”这一句中,“病久”二字暗含了僧人的坎坷经历;“紫衣胜短褐”中的“胜”字,则表达了僧人对朝廷的忠心耿耿,也暗含了僧人对朝廷的不满。
颔联:诗人进一步刻画了老僧的形象。不要嫌弃他的手渐渐变得有些不灵活了,他曾在皇宫里演奏过法器——钹。这两句中,“莫嫌”“曾把”二词表明了僧人的忠心耿耿,而“渐”字则表现了僧人生活的艰辛。
颈联:诗人继续描写僧人形象。曾把皇家供奉过的钹,作为法器演奏。这一句中,“紫衣”“供”二词都表达了僧人对朝廷的忠心与不满。
尾联:诗人用“两袖清风”来比喻自己的清高,用“两袖清风”来讽刺当时的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