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 其一 赋莫愁

瑞云盘翠侵妆额。眉柳嫩、不禁愁积。
返魂谁染东风笔。写出郢中春色。
人去后、垂杨自碧。歌舞梦、欲寻无迹。
愁随两桨江南北。日暮石城风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杏花天·赋莫愁》是宋代词人周密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以描绘莫愁女的故事和表达词人对时事的哀叹为主要内容

这首词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也因其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受到后世学者的高度评价。以下是关于此作品的详细分析:

  1. 创作背景
  • 历史记载:莫愁女的故事出自《旧唐书·音乐志》,石城有位名为莫愁的女子擅长歌唱,她的歌声传遍了各地。
  • 文学价值: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莫愁女的美貌和才华,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 情感寄托:周密通过描绘莫愁女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当时时事的哀叹和个人感慨。
  1. 词作原文
  • “瑞云盘翠侵妆额,眉柳嫩、不禁愁积”:形容莫愁女的美貌如云端般美丽,眉毛细长如柳叶,但美艳中难掩内心的忧愁。
  • “返魂谁染东风笔,写出郢中春色”:表达了莫愁女虽然离世,但其歌声如同春风般回荡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 “人去后、垂杨自碧”:描绘了莫愁女离去后,周围的环境依然宁静美好,垂杨树依旧郁郁葱葱。
  • “歌舞梦、欲寻无迹”:表达了词人对过去欢乐时光的回忆,那些曾经的歌舞梦想如今已无处寻找。
  • “愁随两桨江南北,日暮石城风急”:描绘了词人随着船桨划破江南水乡的宁静,日暮时分石城的风势更加急促,象征着词人内心的愁绪无法平息。
  1. 词作鉴赏
  • 艺术特色:该词采用典型的宋词形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
  • 情感表达:词中的“莫愁”既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也是对现实困境的隐喻,体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忧虑。
  1. 文化影响
  • 文学传承:此词作为宋词中的佳作,被后人广泛传诵,影响了后世许多文人的创作。
  • 文化研究:对于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此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杏花天·赋莫愁》不仅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