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岁应举过西峡渡

白鹿山头云欲颓,峡门滩下水如雷。
锦囊破裂元无用,席帽嵚崎还更来。
我自未能逃世俗,人谁便解脱尘埃。
扁舟且趁牛羊渡,莫问如今第几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辛卯岁应举过西峡渡》是宋代诗人林亦之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作者介绍:林亦之,字学可,号月渔,别号网山(1136—1185),福州福清人。他是林光朝的高弟,也是继光朝在莆田红泉讲学的学生之一。林光朝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和文学家,他的讲学活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林亦之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反映社会现实为主,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2. 原文翻译:《辛卯岁应举过西峡渡》的原文如下:

白鹿山头云欲颓,  
峡门滩下水如雷。  
锦囊破裂元无用,  
席帽嶔崎还更来。  
我自未能逃世俗,  
人谁便解脱尘埃。  
扁舟且趁牛羊渡,  
莫问如今第几回。  
  1. 作品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具体时间不详。当时科举考试极为重要,许多人为应考而四处奔波。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赴考途中的心情和所经历的场景,以及他对功名利禄的看法。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士人在追求仕途道路上的挣扎与无奈。

《辛卯岁应举过西峡渡》不仅是林亦之个人的抒情之作,更是宋代士人群体共同生活状态和社会现实的缩影。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宋代的社会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学习《辛卯岁应举过西峡渡》,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感受到他们对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