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廛一语竟何曾,却向他州逢李膺。
白马千山缘矍相,朱幡四海有严陵。
鹅湖犹记通宵雨,虎石还同半夜灯。
素发相看才两度,不知再见几时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乡廛一语竟何曾,却向他州逢李膺。
白马千山缘矍相,朱幡四海有严陵。
鹅湖犹记通宵雨,虎石还同半夜灯。
素发相看才两度,不知再见几时能。
《奉陪严陵史君杨校书囊山夜语一别数月欲再见不可得因寄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绝。这首诗描绘了李白与好友在山中夜谈的愉快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和对未来相逢的美好期望。
首句“奉陪严陵史君”,交代了诗人与严陵史君(即严子陵)的相遇。严子陵是东汉初年的著名隐士,以清高著称,李白与他的友谊深厚。第二句“杨校书”指的是另一位友人杨敬之,两人都是李白的朋友。第三句“囊山夜语”,描绘了两位朋友在山中夜晚的谈话。第四句“一别数月欲再见不可得因寄此诗”,表达了他们分别后,李白期待再次见面的愿望,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愿望难以实现。最后一句“何事当春乃不归,长安苦寒落花飞。”,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好友不能按时归来的失望和关切,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通过对山水之美和友情之真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李白豪放洒脱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对友情和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