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杂兴 其四

岁计溪南数亩中,但将风雨祝天公。
人生何必堂厨饭,米渗藜羹一饱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田园杂兴·其四》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该组诗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共六十首,展现了农民们在不同季节里的生活和劳作场景。以下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9月8日),字希文,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散文家。他是南宋后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 创作风格:他擅长写景和咏史,作品多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及民间生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他的诗歌不仅记录了宋代社会的各种面貌,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及对自然的敬畏。
  1. 诗歌原文
    《田园杂兴·其四》: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1. 诗歌解析
  • 昼出耘田夜绩麻:这句描述了白天在田间辛勤工作,晚上则继续纺织。这里的“耘田”指的是耕作田地,而“绩麻”则是用线搓麻线,用于制作衣物或绳索等日常用品。这种勤劳的生活方式反映了古代农村家庭的基本分工。
  • 村庄儿女各当家:这里描绘了一个典型的乡村家庭场景,村里的孩子和成人一样,各自承担着自己的责任,无论是农耕还是家务劳动。
  • 童孙未解供耕织:虽然孩子们还不能完全理解耕种和纺织的复杂性,但他们已经开始跟随大人学习这些基本的农活技能,表现出儿童对生活的好奇和探索精神。
  • 也傍桑阴学种瓜:最后一句通过孩子们在桑树阴凉处学习种植瓜果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乡村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传统。这不仅是对农业技能的传授,也是一种对自然和生命循环的理解。

《田园杂兴·其四》不仅是一首描写农村日常生活的诗歌,也是对宋代乡村文化和家庭生活的真实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家庭结构和乡村社会的生活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