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赴长沙酒官

老枫残月晓江滨,送客归来又送君。
愁滴离声三叠泪,眼穿行色万重云。
过湘应取离骚续,到邑终期课最闻。
莫为西班羞薄宦,要思先世立殊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友人赴长沙酒官》是南宋诗人武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深情,同时也展现了其深厚的爱国情怀和远大的人生理想。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武衍,字朝宗,原籍汴梁(今河南开封),南渡后寄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他自号适安,有《适安藏拙馀稿》、《适安藏拙乙稿》等作品传世。他的诗歌风格以自然、清新见长,深受后世赞誉。

  2. 诗歌原文及注释:《送友人赴长沙酒官》是武衍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如下:
    老枫残月晓江滨,
    送客归来又送君。
    愁滴离声三叠泪,
    眼穿行色万重云。
    过湘应取离骚续,
    到邑终期课最闻。
    莫为西班羞薄宦,
    要思先世立殊勋。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3. 主题与情感表达: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深深的祝福。通过“老枫残月晓江滨,送客归来又送君”两句,诗人描绘了一幅江边送别的场景,传达出深深的惜别之情;“愁滴离声三叠泪,眼穿行色万重云”则形象地刻画了离别时的哀愁与不舍。此外,诗人还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鼓励,如“过湘应取离骚续,到邑终期课最闻”寓意着希望友人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莫为西班羞薄宦,要思先世立殊勋”更是强调了诗人对友人的殷切期望,希望他能为国家做出杰出的贡献。

  4. 艺术特色分析

  • 诗歌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结构严谨,韵律和谐。
  • 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尤其是对景物的描绘,如“老枫残月晓江滨”,既描绘了自然景观,又烘托了人物的情感状态。
  • 通过对离别情景的具体描写,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1. 历史背景考察
  •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难当头,诗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这首诗,不仅是为了表达个人的情感,更是为了抒发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 武衍本人的经历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曾在官场中任职,见证了国家的兴衰和个人的命运沉浮,这些经历使他的作品更加深刻地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和社会的现实。
  1. 现代价值与影响
  • 《送友人赴长沙酒官》作为一首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被广泛传诵,而且在学术研究和文学教学中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会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内涵。同时,它也启示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离别和挑战时,应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勇敢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送友人赴长沙酒官》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艺术精湛的诗歌,也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个体与国家的文化桥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深度,也可以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