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石君贤再出麾,犹龙川上五歌时。
九重执宪清规在,十镇分忧白发知。
环禁申威星拱极,铃斋舒啸月侵帷。
金台下客思何报,愿上中和乐职诗。
和黄惣太博上知郡杜少卿
介绍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诗作《和黄惣太博上知郡杜少卿》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
诗歌以“万石君贤再出麾”开篇,通过比喻手法描绘出一个理想化的领导者形象。万石君即指古代贤能的君王,而“再出麾”,暗示了该领导人再次担任重要职务,为国为民操劳的情景。接着的“犹龙川上五歌时”,则借用“龙川”这一典故,寓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与和谐安定。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环境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关注。
在“九重执宪清规在,十镇分忧白发知”中,“九重”指代皇帝所在的地方,“执宪”即执掌法律,“清规”指清廉的政治规范,“分忧”则表示承担国家的责任。这两句强调了君主应秉持清廉的政治理念,并亲自参与到国家治理中去。同时,“十镇分忧”表明了范仲淹曾担任过多个地方的军事或行政长官,肩负起保境安民的职责。
“环禁申威星拱极,铃斋舒啸月侵帷”中的“环禁”可能指的是宫廷之中,而“申威”则是展示威严之意。“星拱极”形容皇帝的地位崇高如北斗,而“铃斋舒啸”则描绘了一个宁静自足的场景,象征着内心世界的自由与超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和精神境界的追求,以及他对和谐社会秩序的向往。
“金台下客思何报,愿上中和乐职诗”一句,“金台”通常指代朝廷所在地,而“下客”则表示客人的身份。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高位,但心中仍然保持着谦逊和低调的态度。他渴望能够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不是追求个人的名利和地位。这里的“中和乐职”可能指的是一种理想的政治状态,即君臣和谐相处,共同努力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范仲淹的《和黄惣太博上知郡杜少卿》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成就,而且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