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江南运使张传度支

刑措东南始诏回,重分邦计命钦哉。
于公已积充闾庆,萧相还施富国才。
十郡甘棠歌未歇,一方流马路初开。
启心知有嘉谟在,足乱云霓忆帝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江南运使张传度支》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作品,而非“张传度支”本人所为。该诗以赞美和期待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治政才能的认可以及对其出巡东南地区的期盼。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创作背景:据记载,这首诗是为送别江南运使张传度支而作的。
  2. 内容概述:首句”刑措东南始诏回”描绘了张传度支完成使命后返回朝廷的情景,暗示其在地方上推行仁政,社会安定。次句”重分邦计命钦哉”表达了作者对张传度支在治理国家财政方面的重视和对其才能的赞赏。第三句”于公已积充闾庆”意味着张传度支因其政绩而受到民众的欢迎和敬仰。第四句”萧相还施富国才”则暗指历史上著名的贤相萧何,以此比喻张传度支具有治国安邦的能力。最后两句”十郡甘棠歌未歇,一方流马路初开”描绘了张传度支治下的地区繁荣昌盛的景象,以及新的道路正在开辟。整首诗充满了对张传度支的敬意和对未来的期望。
  3. 文学价值:《送江南运使张传度支》不仅仅是一篇普通的文学作品,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范仲淹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其作品中蕴含的政治理念和人文关怀至今仍能触动人心。《送江南运使张传度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国家发展的关注。
  4. 历史影响:《送江南运使张传度支》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范仲淹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因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而被后人传颂。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且在后世也成为了研究宋代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料。

《送江南运使张传度支》不仅是范仲淹个人情感与智慧的结晶,更是宋代诗歌艺术的瑰宝。它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范仲淹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这首诗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