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洒桐庐郡,严陵旧钓台。
江山如不胜,光武肯教来。
萧洒桐庐郡十绝 其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萧洒桐庐郡十绝》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简要介绍:
诗人简介: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人物、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皇祐四年在扶疾上任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
诗歌原文:萧洒桐庐郡,严陵旧钓台。江山如不胜,光武肯教来。
诗歌鉴赏:范仲淹通过描绘严陵古钓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他内心的豪情壮志。江山美景与自己的抱负相结合,展现了他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深期待和坚定信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自然和人文的热爱。
艺术手法:诗中的“严陵旧钓台”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是对历史人物的借代。范仲淹以此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怀念。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作者的才华横溢,又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
历史背景:范仲淹在任职期间,多次上书朝廷,提出改革建议,但由于遭到反对,被贬为地方官。晚年任杭州知州期间,设立义庄,皇佑四年病逝于徐州。这首诗作可能是他在离开朝堂后的心境写照,通过对严陵旧钓台的描绘,抒发了对故土和历史的怀念。
《萧洒桐庐郡十绝其十》作为北宋时期范仲淹的经典之作,不仅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还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和感悟。这首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中华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