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山喜见晓巑岏,笑出蓬门不暇冠。
风扫断云齐万弩,日融残雪上三竿。
早黄杨柳漏春信,晚翠枇杷凌岁寒。
从此林芳入幽赏,冻醪新压味甘酸。
岁暮喜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岁暮喜晴》是宋代诗人范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范浚,字茂明,号香溪,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生活在高宗绍兴年间,尽管政治环境较为复杂,但他仍选择了闭门讲学,致力于学术研究。他的诗歌创作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自然之美的独到见解。《岁暮喜晴》便是其作品中的佳作之一,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惜。
在这首诗中,“晴山喜见晓巑岏”描述了清晨阳光照耀下的山峰,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种景象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更激发了人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接着的诗句“笑出蓬门不暇冠”,则通过轻松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农家乐事的场景:人们在家门口欢笑嬉戏,无需穿戴整齐便显得心情愉悦。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舒适,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简单生活的深深喜爱。
诗中的“风扫断云齐万弩,日融残雪上三竿”进一步描绘了天气变化带来的壮丽景色。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大自然的变幻莫测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早黄杨柳漏春信,晚翠枇杷凌岁寒”则是从季节的变化中捕捉到的细微美感,通过对柳树和枇杷的描述,传达了春天到来的信息及冬去春来的微妙变化。
《岁暮喜晴》中的许多句子都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如“从此林芳入幽赏,冻醪新压味甘酸”一句,既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也寓意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是成长的宝贵经验。这反映了范浚对人生经历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态度的积极倡导。
《岁暮喜晴》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篇富含哲理、情感深沉的作品。它让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真谛,感悟生活的甘甜苦涩。范浚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这首诗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