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弟茂通晚晴

浮云卷尽绮霞明,藜杖扶行得晚晴。
斜日水边鸂鶒影,孤烟林外鹁鸠声。
且从乐处安心地,可向艰时触志兵。
幽意欲言言不得,因君聊复动诗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范浚的《次韵弟茂通晚晴》是一首宋代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定决心。下面将从作品背景、原文翻译、赏析与评析等方面进行介绍: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范浚(1102-1150),字茂名,出生于金华兰溪香溪镇。他以秦桧当政,辞不赴举。范浚闭门讲学,笃志研究,他的学术成就和道德操守受到后世赞誉。他的代表作《香溪集》二十二卷,在《四库总目》中被传于世。
  • 诗篇概况:《次韵弟茂通晚晴》是范浚晚年的作品。此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晚霞满天的景色,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1. 原文翻译
  • 原文:《次韵弟茂通晚晴·浮云捲尽绮霞明》是范浚的诗句,描述了日落时分的自然美,如“浮云卷尽绮霞明,藜杖扶行得晚晴”。
  • 译文注释:“浮云卷尽绮霞明”描绘了晚霞满天的景象,“藜杖扶行得晚晴”则表达了作者在夕阳下悠闲地行走的情景。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晚霞图景。
  1. 赏析与评析
  • 情感表达:范浚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晚霞美景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淡然处之。诗中的意象如“夕阳水边鸂鶒影,孤烟林外鹁鸠声”,不仅生动描绘了画面,也传递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 艺术手法:范浚在《次韵弟茂通晚晴》中运用了许多传统的诗歌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例如,“鸂鶒影”、“鹁鸠声”这些细节的描写,既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也增添了诗意。同时,整首诗的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读来朗朗上口。

范浚的《次韵弟茂通晚晴》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美的佳作。它不仅是宋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了解这首诗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深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