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馀姚严公堂

汉家蒲车邀客星,严公高举鸿冥冥。
故人作帝且不屈,肯复俯首趋群卿。
姚江知是公卿聚,乡人尚敬陈山墓。
宁须封鬣卧麒麟,古陇荒凉名自著。
徐侯健令聊弦歌,草鞠犴圄庭张罗。
作堂县圃得面势,正见列岫青峨峨。
堂名不为游观设,标榜严公仰前哲。
令方冰檗事清修,日企陈山思砥节。
世人慕贵不足论,下马泣拜汾阳坟。
令今但望钓翁冢,好尚与俗真莸薰。
往闻范公当守睦,严濑奉祠初结屋。
至今压水抗轩楹,高椓檐牙映乔木。
此堂徐侯能始基,后来继者知为谁。
垩丹他日傥漫漶,补理勿废兹良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馀姚徐宰新作严公堂》是宋代诗人李光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严光的仰慕之情和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以下是对该诗歌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李光(生卒年不详),字泰发,号转物居士,越州上虞人。他是南宋初期的重要文学家、政治家,曾历任吏部尚书等职。他的诗作多反映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对政治理想和道德操守的追求。
  1. 诗歌原文
    汉家蒲车邀客星,严公高举鸿冥冥。
    故人作帝且不屈,肯复俯首趋群卿。
    姚江知是公卿聚,乡人尚敬陈山墓。
    宁须封鬣卧麒麟,古陇荒凉名自著。
    徐侯健令聊弦歌,草鞠犴圄庭张罗。
    作堂县圃得面势,正见列岫青峨峨。

  2. 诗歌鉴赏

  • 仰望先贤:在诗中,李光通过描写严光的形象,表达了对古代先贤的敬仰之情。他以“汉家蒲车”比喻严光的高贵身份,而严光则被比作“鸿冥冥”,暗示其高洁的人格和远大的志向。这种对比不仅赞美了严光的品格,也反映了李光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 现实与理想:通过“故人作帝且不屈”和“宁须封鬣卧麒麟”,李光表达了自己即使面对权力的中心也绝不屈服的决心。这种坚定的政治立场体现了他对于理想政治环境的向往。
  • 乡村的宁静:“故人作帝且不屈,肯复俯首趋群卿”以及“乡人尚敬陈山墓”两句描绘了一幅乡村宁静的景象,展现了与官场的相对隔绝和内心的自由。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李光对官场的厌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热爱。
  • 治理与教化:“作堂县圃得面势,正见列岫青峨峨”一句中的“县圃”和“列岫”形象地表达了李光治理地方的方式和效果,同时也寓意了他的治国理念,即不仅要有实际的管理,还要有道德的教化。
  • 历史的沉淀:“青山无古今,大江日东流”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历史的连续性和变迁,同时也暗示了李光对历史沧桑感的认识和尊重。
  1. 文化背景
  • 《寄题馀姚徐宰新作严公堂》这首诗创作于宋高宗时期,当时的政治环境相对复杂,李光作为一位忠诚的士大夫,其作品中自然流露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个人理想实现的不懈追求。
  • 严光是东汉时期的著名隐士,他因反对当时的腐败政治而选择隐居,成为后世许多文人墨客仰慕的对象。《寄题馀姚徐宰新作严公堂》中对严光的描绘,不仅是对其个人的崇拜,更是对那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人格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在这首诗中,李光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如“鸿冥冥”、“青峨峨”,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语言,也加深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 对仗工整:诗歌在对仗方面也处理得当,如“汉家蒲车”与“严公高举”,“故人”与“肯复”等词语的运用,既体现了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又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 情感丰富:李光在这首诗中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无论是对先贤的敬仰,还是对现实政治的态度,都体现了他复杂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怀。这种情感的多样性使得诗歌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1. 历史影响
  • 《寄题馀姚徐宰新作严公堂》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它不仅作为文学作品被后人传颂,更因其所蕴含的深刻意义而被广泛引用。尤其是在南宋时期,这首作品激励了许多文人士大夫坚守信念,追求真理,对后世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现代解读
  • 在当代社会,李光的这首诗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人们要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不被世俗所动摇。同时,它也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勇气和决心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李光的《寄题馀姚徐宰新作严公堂》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