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袁上人还铜山

上人眼睛黄,游艺出天悟。
胸中七曜历,掌上九筹数。
通医诏百药,袭气了三住。
馀犹穷众术,辨口剧河注。
谁云不拘教,心实谨律度。
提携木上座,白足勤远步。
丁丁啄郊扉,起我曳尘屦。
高谈翠竹法,时觅碧云句。
语以丘轲书,竦踊知咏慕。
南山古花界,可隐玄豹雾。
挽使小淹留,怀归锡难驻。
长途雪没胫,栗烈正寒冱。
披披拂风袖,笑话岩中趣。
巾瓶到铜山,钟梵岁云暮。
浮云亦何意,南北自来去。
迟尔青春深,过予碧溪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袁上人还铜山》是宋代诗人范浚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范浚在诗中描绘了这位名叫袁的僧人,通过对其外貌和技艺的描述,表达了对袁僧深厚的情感和敬仰。下面是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上人眼睛黄,游艺出天悟。
    胸中七曜历,掌上九筹数。
    通医诏百药,袭气了三住。
    馀犹穷众术,辨口剧河注。
    谁云不拘教,心实谨律度。
    提携木上座,白足勤远步。
    丁丁啄郊扉,起我曳尘屦。
    高谈翠竹法,时觅碧云句。

  2.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该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袁僧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袁僧的独特气质和才华。
  • 思想内容:通过对袁僧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佛法的虔诚信仰以及对修行者高尚品格的赞赏,体现了佛教文化的精髓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使得诗歌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范浚的《送袁上人还铜山》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反映了宋代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