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陈文恭公挽词 其三

圣父咨当璧,元臣预断金。
玉衡宾舜日,黄屋遂尧心。
国定功无迹,身闲病已深。
旌忠有谟训,碑榜照来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太师陈文恭公挽词 其三》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所作。这首五言律诗不仅是对陈康伯这位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是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一种文学创作。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更为详细的解析:

  1. 作者简介
  •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一字幼元,号山中居士,晚号屏山老农。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农业改革家,他的诗歌以其清新自然的格调而著称。
  1. 诗文原文
    圣父咨当璧,元臣预断金。玉衡宾舜日,黄屋遂尧心。国定功无迹,身闲病已深。旌忠有谟训,碑榜照来今。

  2. 诗句解析

  • 圣父咨当璧:这里的“璧”指的是古代帝王所用的玉璧,意指陈康伯作为皇帝的辅佐大臣,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 元臣预断金:“金”在这里指代的是国家的命运或国运。元朝大臣通过智慧和远见,为国家决策提供了重要指导。
  • 玉衡宾舜日:玉衡星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象征着帝王,这里用玉衡代替舜王,意味着陈康伯如同太阳般的领袖,引领着国家的前行。
  • 黄屋遂尧心:黄屋是古代帝王所乘坐的车辆,代表至高无上的地位,尧是古代传说中的贤君,这里用尧来比喻陈康伯的领导才能和高尚品德。
  • 国定功无迹:表明陈康伯虽然为国立下不朽的功绩,但他本人却淡泊名利,不张扬自己的成就。这种谦逊的品质值得后人传颂。
  • 身闲病已深:尽管身体尚好,但他的健康状况可能并不理想,这反映了他晚年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的艰辛。
  • 旌忠有谟训:表彰了陈康伯忠诚于国家,并留下了丰富的教诲和经验。
  • 碑榜照来今:意味着这些赞美之词和纪念之碑将永远铭记在他的功绩和品德之中。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陈康伯的深切怀念,而且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忠诚与智慧、权力与责任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范成大作为一位杰出的宋代诗人,其作品常常能够反映出时代的特点和个人的情感体验,这首诗就是这样一个典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