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监簿石存中园亭壁

范周来谒石存中,未必存中似石崇。
可惜南山焦尾虎,低头拜狗作乌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监簿石存中园亭壁》是宋代诗人范周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石存中的仰慕之情以及对自己与石崇比较的无奈。下面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
    范周来谒石存中,未必存中似石崇。
    可惜南山焦尾虎,低头拜狗作乌龙。

  2. 诗人简介

  • 范周,字无外,宋代苏州吴县人。范仲淹的从孙,负才不羁,工诗词,安贫自乐。方腊起事时,范周率学舍诸生冠带夜巡,以大灯笼题诗其上,方腊将见诗后即罢去。
  1. 诗歌解析
  • “范周来谒石存中”,这句表明了范周来到石存中家中拜访的场景,体现了范周对石存中的敬仰之情。
  • “未必存中似石崇。”这里的“未必”表示一种推测或疑问,暗示着作者认为石存中虽然可能有着石崇那样的风采,但不一定能够达到石崇的高度。
  • “可惜南山焦尾虎,低头拜狗作乌龙。”这句用“焦尾虎”和“乌龙”作为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石存中的才华与风范。其中,“焦尾虎”可能指的是某种珍稀之物,而“低头拜狗作乌龙”则可能是对石存中谦虚低调、不骄不躁性格的一种赞美。
  1. 主题思想
  • 此诗通过对石存中的描述,展现了宋代文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与推崇,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才学与品德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范周本人的性格特点与人生态度。
  1. 艺术手法
  • 这首诗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使得整首诗富有韵律感和画面感。同时,通过对比石崇与石存中的不同,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观点。
  1. 历史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代。文人士大夫阶层普遍重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因此这类作品在当时非常受欢迎。
  1. 文化影响
  • 《题监簿石存中园亭壁》不仅在文学史上有其地位,也是研究宋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的重要资料。它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对于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题监簿石存中园亭壁》不仅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色彩的诗歌,也是宋代文人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