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资政移镇杭州一百韵

圣门高弟游渊源,当时所得惟十贤。
科张言行政与学,兼此四者谁能然。
公含天资得具美,出文入武材谟全。
轩昂盛时进以道,行高德钜齐回骞。
发为文章动惊俗,邈与游夏争差肩。
手凿大窍破混沌,分得清浊归坤乾。
斯文去圣日已远,泯塞不绝犹涓涓。
公恢吾儒独振起,力引巨海吞百川。
周旋六经后诸子,陟彼泰山望八埏。
提携千篇去奏御,列宿环拱分经躔。
章韶夏濩忽冥昧,琥璜圭璧惭雕镌。
词雄语险气复锐,猛将正怒挥戈鋋。
群邪众枉困淩暴,辟易万里穷无边。
飞名禁林号独步,多士仰则犹衡权。
惟时朝廷政不一,众口噤喑同寒蝉。
公郁奇材未得吐,盘虹积玉胸中填。
囊书万言究大政,径欲锻石持补天。
自从谏言抉心胆,慷慨大论君之前。
采诗上诵关雎化,稽古下陈无逸篇。
材高于时众所忌,谗机巧网相包缠。
如公之言遽见斥,嗟嗟吾道何其邅。
上思贾生久不见,一日开悟俄诏还。
归来复践谏诤列,正似猛矢加劲弦。
遂登天阁承顾问,凡日三接亲邃延。
乃眷京畿作大尹,有美闻望如庭坚。
公言臣节矧可夺,宁方而折何能圆。
咄哉小人正用事,亦以茅茹相引牵。
大凡威福自人主,其下臣子敢得专。
设若园林养材木,腐枝朽蘖须剥刓。
方今之患犹大肿,未得良药何能痊。
大书斥言不忌讳,贯理若以珠贝穿。
天子为之彻旒纩,乐以从谏如转旋。
退思谓言即施设,返逆众耳遭诃詽。
黄鹄孤飞下太液,势力不胜枭与鸢。
遭罹网罗不得奋,摆翮垂翅江之壖。
身虽江湖岂云乐,与国忧戚常悁悁。
谓时久安虑必远,往往达旦目不眩。
俄而烽警半夜至,黠羌豕哾窥西偏。
庙堂奇兵不施设,主帅肉食骄且孱。
王师之行屡挫衄,边邑骚动何喧阗。
朝廷方议择儒将,诤臣列奏飞封笺。
起公于西代天讨,推毂以送操中权。
奉师尊行天子命,德望远振威先零。
指挥风行纪律定,士卒增气百十年。
先期长戈断尔臂,随以巨杵舂其咽。
群凶胆落禁不发,若卵压以泰华巅。
谕之天意使安然,踧踖闻命敢不虔。
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范资政移镇杭州一百韵》是宋代诗人金君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范资政在移镇杭州时的所见所闻和感慨,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政治才能。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圣门高弟游渊源,当时所得惟十贤。
    科张言行政与学,兼此四者谁能然。
    公含天资得具美,出文入武材谟全。
    轩昂盛时进以道,行高德钜齐回骞。
    发为文章动惊俗,邈与游夏争差肩。

  2. 诗歌鉴赏

  • 主题深刻:诗中通过描写范资政的风采和才华以及其对国家的贡献,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敬仰和赞美。诗人金君卿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范资政的人格魅力和政治能力。
  • 语言精炼:全诗用词考究,句式工整,充分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文学功底。如“公含天资得具美”一句,简洁而有力地表达了范资政的天赋和才能。
  • 情感真挚:诗人在表达对范资政的赞美之情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其命运变迁的深切关注。诗中的感叹“多士仰则犹权衡”,表达了诗人对于范资政遭遇的同情和理解。
  • 意境深远:诗中的意象丰富,如“手凿大窍破混沌”,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寓意深远,象征着范资政为国家开创新局的决心和勇气。
  1. 创作背景
  • 历史环境: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官场腐败成风。《范资政移镇杭州一百韵》的创作背景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廉官员的赞美和怀念。
  • 作者背景:金君卿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本人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修养,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道德修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金君卿的《范资政移镇杭州一百韵》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记录了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和社会责任感。它不仅展示了范资政个人的卓越成就,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这首诗作值得深入阅读与研究,从中可以窥见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