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行时止石高下,或见或闻云有无。
五叠何妨转奇伟,终然万折必东趋。
洞山十咏 其八 五叠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山十咏·五叠泉》是宋代诗人金履祥的作品。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作者背景:《洞山十咏·五叠泉》的作者是金履祥,他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金履祥生活在南宋时期,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诗歌创作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尤其是在山水诗方面有深厚的造诣。他的作品不仅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作品主题:《洞山十咏·五叠泉》这首诗以描绘五叠泉的壮丽景观为主要内容,通过对山石的时行时止和云的有无变化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而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诗中的“或见或闻云有无”一句,不仅描述了自然现象,更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索。五叠泉的千折百转最终指向一个明确的方向——东去,象征着生命的不断前行和追求。
艺术特色:金履祥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能够将读者带入到所描述的自然景象之中。在这首诗中,金履祥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语言,如“时行时止石高下,或见或闻云有无”,这些句子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述,让读者仿佛亲身体验到了五叠泉的美景。此外,金履祥还善于运用对偶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歌既具有音乐性又富有节奏感。
《洞山十咏·五叠泉》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作,也是金履祥对于生命和自然的哲思的体现。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不仅能欣赏到其优美的文字表达,还能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生活和自然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