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哀哉行

妾家浙水东,一门十朱轮。
男多止一女,钟爱归妾身。
七岁诵经史,十岁学补纫。
十五事机杼,二十供藻蘋。
不忍嫁张掖,爱我归宁频。
去年边事起,处处惊为磷。
尽室遁空谷,雷雨弥半旬。
狐兔伴我食,虎狼为我邻。
群盗政猖獗,白昼昏埃尘。
惊忧转成疾,抱痛不敢呻。
传闻官军至,草木生欢欣。
岂料反纵暴,舞戈猎生人。
仓皇不得避,驱斥行海滨。
避寇寇幸免,依人人不仁。
哀哉有如此,妾生何不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前哀哉行》是宋代诗人俞德邻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作者对时代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前哀哉行》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历史环境紧密相连。宋亡之后,俞德邻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目睹了战乱带来的灾难。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诗歌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时代色彩。
  2. 主题思想:诗中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无奈。通过对战争、自然灾害等社会现实的描写,反映了人民在动乱中的悲惨遭遇,以及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
  3. 艺术特色:《前哀哉行》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语言质朴而富有表现力。诗人运用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其次,结构紧凑而富有节奏感。诗的每一部分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使得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流畅而有力的美感。最后,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历史价值:《前哀哉行》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作为南宋灭亡后文人的生活写照,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社会生活、文化风貌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当时的文学发展状况,还可以从中汲取历史的智慧,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坚守信念、积极应对。

《前哀哉行》不仅是俞德邻个人经历和情感的抒发,也是南宋末年社会动荡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那个时代,同时也能从中获得启示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