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送双鸭 其一

可惜双凫脱氄毛,猎师飞放岂辞劳。
养贤曾食三千客,待使徒加十一牢。
燔炙不须歌兔首,膳羞何必用牛膏。
庖人继肉充禽献,贪冒安能免餮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送双鸭其一》是宋代诗人洪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以及对于美食文化的深刻理解。以下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洪皓(1088年—1155年),字光弼,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外交家。
  • 政和五年(1115年)洪皓考中进士,之后在建炎三年(1129年)被派遣出使金国,因不屈服而被迫流亡至黑龙江地区,最终于金皇统三年(1143年)得以返回。
  1. 诗歌原文及鉴赏
  • 可惜双凫脱氄毛,猎师飞放岂辞劳。
  • 养贤曾食三千客,待使徒加十一牢。
  • 燔炙不须歌兔首,膳羞何必用牛膏。
  • 庖人继肉充禽献,贪冒安能免餮饕。
  1. 诗歌主题与艺术特点
  •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宴享图景,通过对狩猎场面的描述展现了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美食的热爱。
  • 语言精炼,意境深远,不仅表达了作者的审美情趣,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风貌,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1. 历史背景和社会影响
  • 《和送双鸭其一》的创作背景与洪皓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他的流亡生活和归途中的经历为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这首诗不仅是洪皓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他对于那个时代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思和批判。《和送双鸭其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古典诗词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洪皓的《和送双鸭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界美好事物赞美之情的诗歌,同时也是一首蕴含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的艺术作品。通过深入分析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