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二十咏 其七 茅轩

剪茅聊复尔,步屧欲何之。
风卷三重去,危檐雀护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居二十咏 其七 茅轩》是宋代诗人洪适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洪适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还体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洪适,南宋时期的金石学家、诗人和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后改名为适,字景伯。他以入仕为官,晚年自号盘洲老人。
  • 文学成就:除了《山居二十咏》,洪适还有其他许多文学作品,如他的词作也广受赞誉,被后人传诵。
  1. 诗歌原文
  • 诗句摘录:剪茅聊复尔,步屧欲何之。风卷三重去,危檐雀护儿。
  1. 诗歌赏析
  • 意境表达:诗中通过“剪茅”和“步屧”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闲适与自在。
  • 艺术手法:洪适运用了平实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古朴的世界,让人仿佛能看到那风吹动的茅草和栖息在危檐下的麻雀。这种描写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1. 创作背景
  • 历史背景:洪适生活在南宋时期,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士大夫多有避世隐退之意。在这样的背景下,《山居二十咏 其七 茅轩》反映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1. 文化意义
  • 诗词鉴赏:此诗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地位,它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也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心态。

通过对《山居二十咏 其七 茅轩》及其作者洪适的简要介绍,可以发现这首作品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和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它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仍需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学会从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