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洲杂韵上 石竹

花红蜂好齧,路细麝来眠。
若也栽幽处,逾冬色不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盘洲杂韵上 石竹》是宋代诗人洪适创作的一首诗,全文如下:

蘤红蜂好啮,路细麝来眠。若也栽幽处,踰冬色不蔫。

此诗描绘了石竹生长在幽静之处的景象,以及其独特的生命力和坚韧的品质。洪适通过对石竹的细腻观察和深情描绘,展现了石竹的美丽与顽强。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意义。

从艺术角度来看,《盘洲杂韵上 石竹》是一首典型的宋诗作品。它的语言简练而优美,情感真挚而深沉,充分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特点。尤其是对“蘤红蜂”和“路细麝”这两种生物的描写,既生动又传神,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世界中。

从哲理的角度来看,洪适通过描述石竹的生长环境和特性,传达了一种坚韧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这与宋代文人倡导的儒家思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相契合。同时,诗中的“若也栽幽处,踰冬色不蔫”也寓意着只有坚守内心的信念和追求,才能在逆境中保持坚韧和活力。

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来看,《盘洲杂韵上 石竹》反映了宋代的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当时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但文人士大夫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文化自信。洪适通过这首作品,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美好愿望。

《盘洲杂韵上 石竹》是一首充满艺术美感和深刻哲理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对于读者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