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元忠学士还南京

昔见相公登瀛洲,今见公子为校雠。
鲲鹏变化三十载,我生安得不白头。
君前拜恩父前庆,暂向南都秉顺流。
南都留守颇为喜,将吏入贺靴声遒。
酒舁银瓮羊脔炙,上下和煦移凉秋。
归来却上柳堤路,西风健马控花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刘元忠学士还南京》是梅尧臣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中“昔见相公登瀛洲”与“今见公子为校雠”两句对比了时间的流逝和身份的变化,体现了作者对朋友由政坛到学术领域的转变给予的支持和鼓励。“鲲鹏变化三十载”,则用鲲鹏化身的传说来形象地说明时间的变化和角色的转变,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起伏和变迁。

诗中“我生安得不白头”反映了诗人对朋友未来成就的期待和对自己年老体衰的无奈感。这句诗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也透露出他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最后两联,“君前拜恩父前庆,暂向南都乘顺流”描述了宴会上的欢乐场景,以及宴后归途中的凉爽和愉快感受。这些描写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也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宋代文人聚会时的欢愉氛围。

《送刘元忠学士还南京》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谊的诗歌,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传承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宋诗的艺术魅力,也能够深刻理解古代文人对于友情、生命与自然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