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商老见怀之什

一日思君剧九秋,平生问事贾长头。
邮传颇怪诗来晚,技痒遥怜笔不休。
王孙莫问投书渚,芳草空迷谷鹿洲。
望断西山山尽处,云居何处只空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李商老见怀之什》是宋代诗人洪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作者介绍:洪刍,字国华,号菊坡,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次韵李商老见怀之什》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诗歌地位:在宋代文学史上,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被后人传颂。它不仅体现了当时文人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
  1. 诗歌原文
  • 一日思君剧九秋,平生问事贾长头。
  • 邮传颇怪诗来晚,技痒遥怜笔不休。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洪刍通过简洁而深情的文字,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思君”和“问事”,不仅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展现了友情的真挚与深刻。
  • 艺术特色:《次韵李商老见怀之什》在艺术手法上也颇具匠心。如“技痒遥怜笔不休”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方面表达了因长时间未能与朋友见面而产生的焦急,另一方面又以“技痒”暗示了自己渴望书写的心情。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期:洪刍生活在北宋晚期至南宋初期,这个时期的文人普遍面临国家危亡和个人命运的波折,因此他们的作品中往往蕴含着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 社会背景:南宋时期,国势衰微,文人阶层普遍感到迷茫和压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洪刍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既是个人情绪的宣泄,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1. 文化影响
  • 后世评价:《次韵李商老见怀之什》在宋以来就受到广泛赞誉,历代学者对其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如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称赞其“诗有晋宋之风”,“清雄可喜”。
  • 教育意义:作为文学作品,这首诗不仅是研究宋代文化的重要资料,也对后世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学者认为,洪刍的这首诗体现了宋代文学的典型特征,即关注现实、追求真情实感。

通过对《次韵李商老见怀之什》的分析,不难发现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成就,更在精神层面传递了深厚的情感和思考。对于喜爱古典诗词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细细品读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