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颍上

卖马得钱买舟去,抛掷红尘泛绿波。
梨栗登盘黄菊晚,江淮放艇白鸥多。
霜飞鸿雁有底急,月明乌鹊奈愁何。
女儿浦口渺何处,且向女郎台下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至颍上》是宋代诗人洪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洪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颍上(今河南省颖州)的自然风光和秋日景色,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境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洪刍,字驹父,号老圃,是宋代南昌人,与苏东坡为兄弟之交。他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中进士,后因政见与党争而多次遭遇贬谪,最终在汴京失守时因上书金国被流放沙门岛而死。他的作品包括《老圃集》和《香谱》,其中《将至颍上》是他众多诗作中的一篇。
  1. 诗歌原文
    卖马得钱买舟去,抛掷红尘泛绿波。
    梨栗登盘黄菊晚,江淮放艇白鸥多。
    霜飞鸿雁有底急,月明乌鹊奈愁何。
    女儿浦口渺何处,且向女郎台下过。

  2.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的描绘:洪刍在这首诗中,用“抛掷红尘泛绿波”来形容自己在江湖中的行踪无定,反映了他对世俗束缚的超脱态度。同时,“梨花入盘菊花黄,江水放船鸥鹭忙”两句则描绘了颍上地区的秋天景象,充满了诗意。
  • 情感的抒发:诗中的“霜飞鸿雁有底急,月明乌鹊奈愁何”,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困境的无奈。这种表达方式使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哲理的思考:最后两句“女儿浦口渺何处,且向女郎台下过”,则是对人生的一次哲学思考,暗示了人生旅途的不确定性以及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1. 艺术特色
  • 意境的营造:“卖马得钱买舟去”这一行为本身,便蕴含着超脱物质追求,追求精神自由的主题。这种从物质到精神的转换,体现了洪刍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 语言的运用: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同时也不失深意。例如,“霜飞鸿雁有底急,月明乌鹊奈愁何”等句,既表现了自然的美,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 意象的运用:诗中的意象丰富,如“红菊”、“江水”、“白鸥”等,不仅描绘出了颍上地区的自然美景,更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哲学理念。

《将至颍上》作为洪刍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其精湛的诗歌技巧,也反映了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审美趣味。对于喜欢古典诗词的读者而言,这是了解宋代文人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的一扇窗口,对于现代读者来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艺术的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