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祖立鳌极,腹心赵书记。
披图指幽燕,翰死谁可继。
异时拾空城,中国坐自弊。
伊吾纷抵掌,须作根本计。
仁皇柔北夷,富公效表饵。
终身耻言功,力辞枢密使。
况今百年间,未洗新亭泪。
平凉急寻盟,正恐废大义。
中朝两说分,各植汉赵帜。
诏书趣公归,渴欲断群议。
矫矫鸾凤姿,鼎鼎廊庙器。
持心水镜平,料事蓍蔡智。
天道方好还,上策先自治。
折衷和战间,守乃万全利。
西关碎其有,东垒掇所弃。
证状朝暮殊,守亦岂易事。
医国得和扁,神圣工巧备。
囊中黄昏汤,着手须早试。
外禦几边将,中权一阃制。
当思择时髦,不在变局势。
忠贤乃命脉,公道实元气。
精神以此彊,可却十万骑。
淮南畏汲黯,奉天倚陆贽。
中兴在公手,一语泽百世。
太山重名节,鸿毛等富贵。
不惟天下望,是亦文定志。
紫枢摩斗极,青藜照中秘。
江风驾樯乌,天阔秋雨霁。
诸生笑牵衣,狂语出半醉。
勿作醉语看,嚼蜡或有味。
送丘都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丘都承》是宋代诗人洪咨夔创作的一首古诗,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怀与忧虑。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意义的详细解析:
- 作者简介:
- 洪咨夔(约公元1176年-1236年),字舜俞,号平斋,南宋文学家,洪皓之侄。他的诗作中流露出深厚的历史感和时代忧患意识。
- 在《送丘都承》这首诗中,洪咨夔通过描绘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命运,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深切关切。
- 作品原文与翻译:
- “艺祖立鳌极,腹心赵书记。”这句话描述了宋朝初期,国家政治稳重,有如稳固的龙椅,而赵书记则如同心腹一般辅佐帝王。
- 接下来的句子“披图指幽燕,翰死谁可继。”反映了当时的局势,即面对北方的威胁,需要有人能够继承前人的遗志和才能。
- 最后两句“伊吾纷抵掌,须作根本计”则表达了面对复杂局势,必须有远见卓识,制定长远的计划。
- 诗词赏析:
- 《送丘都承》不仅仅是一篇单纯的诗歌,它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政治形势的深刻洞察和理解。
-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练,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用,展现了作者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 写作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国家的内外压力不断,需要有能力和远见的领导者来应对这些挑战。
- 洪咨夔作为南宋的文人,自然对这个时代有深刻的感受和思考,他的诗歌正是这种时代精神的体现。
- 意义与影响:
- 这首诗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影响,它的思想和情感也穿越了时空,成为后世读者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窗口。
- 在今天,这首诗仍然被学者们研究,它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理解南宋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源。
《送丘都承》不仅是洪咨夔个人才华的展示,更是他对于当时国家和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映。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一个文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个人责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