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怀玉之越谒秋房使君

纷纷人海中,有客面如铁。
前日方游吴,今日又走越。
一身天地间,行役劳岁月。
问子去何为,岂是事干谒。
往访蓬莱翁,欲换诗仙骨。
此行遇故知,茂林有清樾。
元龙百尺楼,千钧引一发。
妙年负壮志,三军不可夺。
不见韩致光,虎须手曾捋。
不见烛之武,虽老更奇崛。
一杯壮行色,肯作儿女别。
朔风正凝寒,柳已不堪折。
赠子一枝梅,掉我三寸舌。
临风语未终,长江橹声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怀玉之越谒秋房使君》是宋代诗人胡仲弓的作品,通过这首诗词,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能够从中体会到诗人的豪情壮志以及他对友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胡仲弓,号东阳野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出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是南宋著名诗人。胡仲弓的诗歌创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象为主,其作品具有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的特色。
  2. 诗词原文
    纷纷人海中,有客面如铁。前日方游吴,今日又走越。
    一身天地间,行役劳岁月。问子去何为,岂是事干谒。
    往访蓬莱翁,欲换诗仙骨。此行遇故知,茂林有清樾。
    元龙百尺楼,千钧引一发。妙年负壮志,三军不可夺。
    不见韩致光,虎须手曾捋。不见烛之武,虽老更奇崛。
    一杯壮行色,肯作儿女别。朔风正凝寒,柳已不堪折。
    赠子一枝梅,掉我三寸舌。临风语未终,长江橹声发。
  3. 诗词赏析:胡仲弓在《送怀玉之越谒秋房使君》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将人物的情感和环境的气氛巧妙融合在一起。例如:“有客面如铁”形容友人的坚毅和刚强;“欲换诗仙骨”则表现了诗人对于高洁人格的追求。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4. 创作背景:胡仲弓生活在南宋时期,面对国家动乱和民族危机,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感。在《送怀玉之越谒秋房使君》中,胡仲弓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关心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忠诚和担当。
  5. 艺术特色:《送怀玉之越谒秋房使君》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诗歌,也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佳作。胡仲弓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视角,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有个性又有深度的人物形象,并通过这首诗传递出了时代的脉搏和民族的精神。
  6. 后世影响:胡仲弓的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颂,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更在道德和思想上给人以启迪,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现代价值:在今天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着各种压力和困惑,胡仲弓的诗歌提醒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送怀玉之越谒秋房使君》中的诗句激励着人们在困境中保持冷静和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送怀玉之越谒秋房使君》作为胡仲弓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文化传承和教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我实现的动力和方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