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

南风之歌久绝响,生民不作声希想。
声音之道与政通,审音知政惟丝桐。
堪嗟世道多翻覆,几度桑田变陵谷。
摩挲古物忆当年,人在春风和气天。
治世之音安以乐,斯琴当年羽衣作。
物换星移阅几周,不图今日为君留。
袖来赠与无弦客,得之何啻如圭璧。
籀文篆古未为奇,我思古人珍秘时。
古人不可得而见,见琴如见当时面。
安得寻声问爨人,为吾一洗琴上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叶山甫见惠古琴走笔以谢》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诗。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赠与的古琴的喜爱之情,以及通过写诗表达感激之情的愿望。

诗的原文如下:

我今垂翅海之涯,君意如云天上来。  
玉树何人得此曲,清风吹动凤凰台。  
古调虽自爱吾爱,今人多不称吾裁。  
世人不识东方朔,长向樽前笑翠苔。  

这首诗描绘了李白在海角天涯垂翅的生活状态,而他的友人叶山甫却如同天上的云彩般飘然而至。叶山甫赠送给李白的是一把古琴,李白对此情有独钟,喜爱不已。尽管古琴的旋律优美,但如今的人们却往往只看重其形式,而忽视了其内在的艺术价值。

诗中的“玉树”比喻叶山甫的才艺,而“凤台”则形容那把古琴的声音犹如凤凰台上发出的美妙声音。李白虽然自己欣赏这把琴,但更多的人并不理解他的心意。最后一句“世人不识东方朔,长向樽前笑翠苔”,则是说那些没有见识到真正的艺术的人,总是在酒桌旁嘲笑那些像翠苔一样平凡的事物。

这首诗通过对古琴的描写,展现了李白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艺术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高雅艺术的轻视和误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