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马大夫辟佛五首 其四

天开学海在明伦,中有妙处谁能臻。
风波浩渺不得度,倾向浮屠去问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马大夫闢佛五首 其四》是宋代诗人胡宏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佛教的虚幻和人生的真实,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真理的追求。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介绍
  • 胡宏:字仁仲,号紫微翁,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和诗人。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还是一位深具文学造诣的诗人,其作品深受后世推崇。
  • 时代背景:此诗作于宋徽宗宣和年间(即公元1119年),当时北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而佛教思想在当时社会中也颇受欢迎,胡宏的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1. 诗歌原文
    天开学海在明伦,中有妙处谁能臻。风波浩渺不得度,倾向浮屠去问津。

  2. 诗歌赏析

  • 主题思想:胡宏通过描写佛教的虚无缥缈来反映现实生活的真谛,表明只有脚踏实地、真实面对生活才能感受到人生的真义。
  • 艺术手法:此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佛教的虚幻与人生的实际相对照,使得诗歌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启发性。此外,胡宏在语言上也下足了功夫,如“天开学海”等意象的使用,都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对诗意境界的独特追求。
  1. 创作背景
  • 政治环境:北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在这种背景下,胡宏的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时局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 社会氛围:当时的社会风气中,佛教思想广为流传,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受其影响,试图通过宗教寻求心灵的慰藉或超脱。胡宏作为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这种态度和立场在当时是非常鲜明且值得注意的。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胡宏的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更是其哲学思考的体现。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成为研究宋代文学和哲学的重要作品。
  • 文化传承:《和马大夫辟佛五首·其四》在历史上被多次引用和传颂,成为后人学习儒家思想的典范。它的出现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待宗教和哲学问题的态度,也为后代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和马大夫辟佛五首·其四》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佛教虚幻的批判以及对人生实际的肯定,展现了作者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