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王氏佚老堂

大块劳生亦可吁,解言佚我漆园癯。
东家尝记老吾老,西洛请师迂叟迂。
于谨延年还可杖,孔光灵寿不须扶。
劝君早作菟裘计,太半归来雪满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王氏佚老堂》是一首宋代诗人胡铨创作的古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1. 作品原文与翻译
  • 原文:大块劳生亦可吁,解言佚我漆园癯。
  • 译文:大地上劳作生活也可叹,解脱言词使我如漆园中的瘦瘠之人。
  • 赏析:《寄题王氏佚老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乐、对名利看淡的哲学思考。诗中用“逸”和“臞”来描绘诗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和自在。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胡铨(1102-1180)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一生经历了北宋的灭亡、南宋的建立和金朝的入侵等重大历史事件,因此其诗歌也常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个人情感。
  • 创作时间:《寄题王氏佚老堂》的创作时间为宋高宗时期,大约在1165年左右,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文人内心的焦虑与反思。
  1. 文化意蕴
  • 道家思想的影响:诗中体现出了一定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诗人通过“逸”和“臞”这两个字,传达了一种追求自然状态、远离纷扰的人生态度。
  • 对名利的看法:胡铨在诗中对名利的态度较为淡然,反映出他对物质追求和社会地位的淡薄,以及对精神自由的高度赞扬。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胡铨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如“大块劳生”中的“块”,象征着大地,暗喻着人生的沉重与艰辛。
  • 语言风格:他的诗歌语言精炼而富有哲理,既有豪放洒脱之风,也有沉静内省之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寄题王氏佚老堂》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精神。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