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行朱邸帝城春,随例颠忙宴玉津。
报国独劳千一虑,钧天同听十三人。
金卮宣劝君恩重,花露湔愁醉梦真。
却忆故山猿鹤在,便思投劾乞其身。
玉津园饯魏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胡铨的《玉津园饯魏王》是一首表达其忧国忧民情怀的词作。胡铨,字明远,号文忠殿学士,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抗金将领,因其坚持抗金而遭权臣秦桧排斥。这首词创作于绍兴八年(1138年),当时胡铨因抗疏力斥秦桧等而被除名编管昭州,后被移至吉阳军。
词中“饯行朱邸帝城春,随例颠忙宴玉津”两句,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宴饮场景。朱邸指的是皇帝居住的宫殿,帝城则是指京城。这里用“春”和“宴”来表现节日的气氛,同时暗含着对国家大事的忧虑和对时局的不满情绪。在宋代,文人雅集常常有饯别之意,即在送别之时饮酒赋诗以抒发情感或进行学术交流。
接下来“报国独劳千一虑,钧天同听十三人”两句,表达了作者独自为国家担忧、忧虑的情感。这里的“千一虑”指的是为国操劳的心思,“钧天”则指天上的音乐,比喻美好的音乐与哀愁的心情相交融。这两句诗反映了胡铨作为抗金将领的孤独感以及他为国家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
“金卮宣劝君恩重,花露湔愁醉梦真”,描绘了宴会上慷慨激昂的情景,用金制的酒器象征尊贵的地位,同时也暗示了宴饮的奢华。而“花露”则可能意味着清新的空气或自然之美,用来洗净内心的忧愁。这种对比反映了胡铨在国家危难时刻仍保持清醒头脑的复杂心境。
最后两句“却忆故山猿鹤在,便思投劾乞其身”,则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山水的思念和回归的愿望。这里的“故山猿鹤”象征着自由和宁静的生活,而“投劾乞其身”则是指辞去官职,归隐山林。通过这样的描写,可以看出胡铨内心深处对于政治斗争和个人理想的矛盾冲突。
《玉津园饯魏王》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更是反映了诗人深沉的政治理想和强烈的爱国精神。胡铨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政治勇气,在南宋时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首诗也成为了研究胡铨生平和政治立场的重要文献资料,值得后人深入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