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彦常看月

双扉窈窕疑仙穴,锁宿弥旬尘事绝。
夜色萧然鼓二更,联步空庭望寒月。
众星掩抑天无云,万瓦鳞鳞带霜雪。
俯看腐草亦光辉,仰数冥鸿自行列。
瑶台十二好裴徊,银界三千孰分别。
钩帘却坐未欲寝,况有高谈助清澈。
匆匆置酒当虚檐,肴蔌饤饾殊微纤。
长檠彻去不复用,岂假密炬徒炎炎。
追思李杜篇章妙,亦有狂语时相兼。
举杯劝饮一何怪,斫桂浪恣尤难厌。
岂如我辈赏以意,一觞一咏情何恬。
兴阑影侧各分散,心月两适俱无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韦骧的《和彦常看月》是一首描绘月夜雅集情景的诗作,充满了文人墨客的风雅与闲适。下面将进行详细解读: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韦骧是一位唐代诗人,他的一生虽不算辉煌,但在文学上留下了不少足迹。据史料记载,他在官场上并不得志,晚年时退隐乡间,以诗歌自娱。
  • 时代环境:《和彦常看月》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至德年间(765年—770年),当时唐朝正值鼎盛时期,文化繁荣,文人聚会频繁。
  1. 诗歌原文
  • 诗句摘录:“双扉窈窕疑仙穴,锁宿弥旬尘事绝。”这句描绘了诗人住所的双扉门宛如仙境般幽静,远离尘世喧嚣。
  • 意象解析:“夜色萧然鼓二更,联步空庭望寒月。”描述了夜晚的宁静,诗人和朋友一同走在空荡荡的庭院中,仰望天空中的明月。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人通过“腐草亦光辉”等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 情感表达:整首诗歌洋溢着文人墨客的风雅与闲适,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情谊的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1. 文化价值
  • 历史地位:《和彦常看月》作为韦骧的代表作品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是研究唐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材料。
  • 教育意义: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和彦常看月》不仅展现了韦骧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才华,也体现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对于爱好古典诗词的朋友而言,这首诗是值得反复吟咏、品味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