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后怒笔

炭寒火冷灯微明,虚檐泻雨如倾瓶。
酒酣耳热身体轻,抚膺大吼黄钟声。
怒目直视如流星,拔剑击柱傍人惊。
丈夫宁可五鼎烹,安得容此吞舟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醉后怒笔》是宋代诗人唐庚创作的一首古诗,该作品表达了诗人在醉酒后抒发愤懑的情感,通过激烈的文字表达对时政和社会现象的不满。以下是关于《醉后怒笔》的一些介绍:

  1. 作者背景:唐庚,字子西,是宋代眉州丹棱人。他的生平事迹显示了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不仅在文学上有造诣,还涉足政治领域。他的政治生涯经历了起落,最终因病去世。唐庚的文采风流和对世情的谙达使他被誉为“小东坡”,表明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不逊于其兄苏轼。
  2. 作品原文:《醉后怒笔》的原文如下:“灰寒火冷灯微明,虚檐泻雨如倾瓶。酒酣耳热身体轻,抚膺大吼黄钟声。怒目直视如流星,拔剑击柱傍人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醉酒后的壮烈场景,诗人通过激烈的动作和语言表达了内心的激愤。
  3. 赏析要点:诗中通过对昏暗环境、暴雨倾盆等景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气氛和强烈的视觉效果。酒后的诗人身体感到轻松,情绪激动到无法控制,他愤怒地挥舞着手臂,大声吼叫,甚至拔剑击柱,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情感爆发。
  4. 艺术特点:从艺术角度来赏析,这首诗采用了对比手法,将酒后的轻松与酒后的激烈情绪形成鲜明对比。同时,诗歌的语言简练有力,能够直接触及读者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此外,诗歌中运用了象征和暗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5. 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作为宋代文人的作品,《醉后怒笔》不仅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社会心态,也体现了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的关心和忧虑。

《醉后怒笔》不仅展现了诗人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宋代文人面对社会现实时的复杂心理和抗争精神。通过深入理解这首诗,可以更好地把握宋代文学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