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江滨驿

渡江始至长江县,返照雨馀村落明。
此地曾经诗客到,九秋风月至今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江滨驿》是宋朝诗人孙谔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该诗的分析:

  1. 诗歌原文
    渡江始至长江县,
    返照雨馀村落明。
    此地曾经诗客到,
    九秋风月至今清。

  2. 诗歌赏析

  • 首句:“渡江始至长江县,”描绘了诗人初至长江县时的情境,通过“渡江”这一动作,引出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 次句:“返照雨馀村落明。”这句话通过“返照”一词,展现了雨后夕阳余晖洒落在村落中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亮的氛围。同时,“雨馀”、“村”等词汇,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 第三句:“此地曾经诗客到,”这句表达了对这个地方曾有诗人来访的回忆,暗示了这个地方在历史上的文化地位和影响力。
  • 尾句:“九秋风月至今清。”最后一句以“秋”字开头,强调了秋天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长久以来保持的宁静和美丽所感到的赞叹。
  1. 历史背景
  • 孙谔(?—1100),字元忠,北宋时期睢阳人。他神宗熙宁六年进士,历任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等职,因反对元祐党人而被免官。他的这首诗作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中的“渡江”、“返照”、“村落”、“风月”等意象,都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通过这些意象的使用,诗人表达了他对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赞美。
  1. 情感表达
  •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和生活态度。他不仅关注自然的美,更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1. 文化价值
  • 《题江滨驿》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作品,也是一首具有丰富文化价值的诗歌。它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以及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1. 创作背景
  • 孙谔的这首诗是在他任职国子监直讲时创作的。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氛围对他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一位有政治觉悟的文人,他可能对社会现状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感慨,这些都在他的诗歌中有所体现。

孙谔的《题江滨驿》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幅充满诗意的自然画卷。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欣赏自然美景和思考人生哲理的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