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觉寺三咏 其三 芙蓉

沙际漾浅碧,竹外攲深红。
晨光发秾丽,醉脸酣春融。
欢华不满眼,荣悴一日中。
娟娟泣朝露,槭槭陨夕风。
顾我非灵仙,丹砂驻君容。
举酒酹其根,明年何处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妙觉寺三咏 其三 芙蓉》是南宋著名词人孙觌的作品,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孙觌(1083年-1162年),字仲益,号东翁,世称摩诘,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曾任中书舍人等职,但因与秦桧政见不合而遭贬谪。著有《履斋诗话》《履斋后乐录》等,以诗文著称。
  1. 诗词原文
    沙际漾浅碧,竹外欹深红。
    晨光发秾丽,醉脸酣春融。
    欢华不满眼,荣悴一日中。
    娟娟泣朝露,槭槭陨夕风。
    顾我非灵仙,丹砂驻君容。
    举酒酹其根,明年何处逢。

  2. 诗歌鉴赏

  • 自然景观描绘:《芙蓉》通过对芙蓉花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芙蓉花淡雅清新的美态。”沙际漾浅碧”、”竹外欹深红”两句,通过色彩和形态的对比,生动地勾勒出了芙蓉花在清晨微光下的娇嫩之态,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享受。
  • 情感抒发:诗人通过对芙蓉花的细致描写,寄托了自己的情感。芙蓉花虽美,却如人生短暂,”欢华不满眼,荣悴一日中”,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娟娟泣朝露,槭槭陨夕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无常的哲思和感慨。
  • 寓意与象征:”举酒酹其根,明年何处逢”,这里的”酹”字,不仅仅是对芙蓉花根部的祭奠,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诗人通过这样的行为,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望。
  1. 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孙觌在《芙蓉》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如”晨光发秾丽”、”醉脸酣春融”等句子,都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出了芙蓉花的美丽和生机。
  • 语言优美:孙觌的诗歌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他的诗句不仅在内容上深刻,而且在形式上也追求工整,体现了宋代词赋的艺术风格。

孙觌的《芙蓉》不仅在艺术表现上独树一帜,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美学价值,成为了宋词中的佳作。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更是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探讨,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