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东莱吕先生 其二

往岁风云接,重霄日月开。
奏篇闻叹息,造膝谂图回。
延阁初优病,锋车又趣来。
恭惟天子圣,殄瘁岂无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东莱吕先生 其二》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示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孙应时(约公元1092—约1165年),字明仲,一字季和,自号东莱老人,大名府临清县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宋哲宗元祐年间进士,曾任国子监博士、秘书丞,后因反对秦桧而辞官,晚年隐居于山东聊城东昌湖畔,著有《存斋集》。
  1. 诗歌原文
    往岁风云接,重霄日月开。
    奏篇闻叹息,造膝谂图回。
    延阁初优病,锋车又趣来。
    恭惟天子圣,殄瘁岂无哀。

  2. 诗句解析

  • “往岁风云接”:这句表达了过去与现在政治氛围的变迁,风云指政治形势的变化无常,重霄则暗示着天空的高远和国家的宏伟。
  • “奏篇闻叹息”:这里的“奏篇”可能指的是奏折或公文,“闻叹息”则表明这些奏折引起了人们的共鸣或不满,从而引发了叹息。
  • “造膝谂图回”:这里的“造膝”意味着接近君王,“谂图回”则是希望君王能够采纳意见,解决问题。
  • “恭惟天子圣”:这里的“恭惟”是对天子的尊敬,“圣”则是赞扬天子的英明。
  • “殄瘁岂无哀”:这句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殄瘁意指疲惫不堪,哀则是悲哀。
  1. 艺术特色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直接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语言风格: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特点。
  • 意象运用:诗中的“风云”、“日月”、“奏篇”、“造膝”等意象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
  1. 历史背景
  • 宋朝政治环境:在宋朝时期,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使得国家陷入了困境。
  • 文人心态:文人往往关注国家大事,同时也有自己的忧患意识。
  • 社会状况:当时的社会状况也影响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1. 文化价值
  • 思想内涵: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 艺术成就:诗的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是宋代诗歌的重要代表。
  • 文化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宋代文化。
  1. 现代影响
  • 文学研究:学者们常常研究宋代的诗歌作品,以了解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
  • 教育应用: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哭东莱吕先生 其二》经常被选为教材,用于教授古代诗歌。
  • 文化交流: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加,这首诗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受到了外国读者的喜爱。
  1. 读者感受
  • 情感共鸣:读者可能会在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感受到诗人的悲痛和无奈。
  • 历史联想:读者可能会联想到历史上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变迁。
  • 艺术欣赏:读者会欣赏到诗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哭东莱吕先生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部反映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重要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和文学成就,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