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东莱吕先生 其四

蟠际函三极,精微破一毫。
百川沧海受,五岳众山高。
退托初何有,声名肯自豪。
谁人伤日月,用力尔徒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东莱吕先生 其四》是宋代诗人杨诚之创作的一首挽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杨诚之,字公度,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与当时许多其他诗人相比,显得较为朴素和真实。杨诚之的作品多以抒情为主,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传达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此诗便是他在哀悼一位同为文人的朋友时所作。
  2. 诗作内容:在这首诗中,杨诚之深情地回忆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了对友人离世的悲痛和不舍。他写道:“共惜堂堂去,真成种种休”,意味着朋友的离去让整个世界都感到了失落。“中原渺归计,清洛更东流”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未来道路的不确定性和深深的忧虑。诗中的“锻鍊言犹在,从谷志未酬”反映了杨诚之对友人生前成就的怀念,以及对未能尽兴的遗憾。最后两句“何心诵遗草,有路恸西州”则展现了他对友人的深切哀悼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3. 艺术特色:杨诚之在这首诗中的艺术表现力极强。首先,他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情感,能够准确传达出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其次,他的诗句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使得整首诗歌读起来流畅而富有节奏感。再次,杨诚之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中原渺归计”中的“渺”,“清洛更东流”中的“更”,这些词语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歌所要传达的意境。

杨诚之的《哭东莱吕先生 其四》不仅是一首表达了深厚友谊和哀思的挽歌,也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韵味,还能从中汲取到人生智慧和情感共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