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亡友胡达材 其四

嗟我论交重,相知照胆明。
十年离合地,今日死生情。
惊定心犹碎,悲来泪独倾。
绝怜江上梦,一一话生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亡友胡达材》是南宋诗人孙应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亡友胡达材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其深厚友谊及人生经历的感慨。下面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诗人简介
  • 孙应时,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南宋绍兴馀姚人(今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进士。他师事陆九渊,与朱熹交好,并曾为常平使者。在官场上,因得罪郡守而被贬职。尽管命运多舛,孙应时却以文会友,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他的诗歌创作风格朴实无华而情感真挚,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美。
  1. 作品原文
    嗟我论交重,相知照胆明。
    十年离合地,今日死生情。
    惊定心犹碎,悲来泪独倾。
    绝怜江上梦,一一话生平。

  2. 诗意赏析

  • 友情之深:诗人通过“嗟我论交重”表达了两人深厚的友情,这种情感超越了生死,成为诗人心中难以割舍的部分。
  • 岁月变迁:“十年离合地”反映了两人之间长时间的分离和重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 生死之别: “今日死生情”直抒胸臆,表达出面对朋友死亡时的悲痛之情。
  • 心灵共鸣:“惊定心犹碎,悲来泪独倾”描绘了诗人在失去挚友后的震惊与悲伤,以及内心的剧烈波动。
  • 怀念往昔:“绝怜江上梦,一一话生平”则体现了诗人对逝去友人往事的怀念,希望梦中能够再次聆听对方的故事,感受彼此的人生经历。

《哭亡友胡达材》不仅展示了孙应时作为一位文人的深邃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这首诗不仅是对已故友人的悼念之作,也成为了后世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